编剧达米科上周六离世 “剧本是一件工艺品”

与德·西卡将和切奇·达米科一同完成《偷自行车的人》、《米兰奇迹》剧本的塞萨·柴伐梯尼视为“御用”编剧相同,切奇·达米科很快也找到了自己的伯乐——卢奇诺·维斯康蒂。”  从作品的数量(超过100部)上看,苏索·切奇·达米科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编剧,然而她由始至终将写作剧本视为一项工作,而非从事创作。

编剧达米科上周六离世 “剧本是一件工艺品”

苏索·切奇·达米科

《米兰奇迹》

《白夜》

《偷自行车的人》

早报记者 程晓筠 编译

据意大利安莎通讯社报道,意大利著名编剧苏索·切奇·达米科(Suso Cecchi D'Amico)于当地时间上周六在故乡罗马去世,享年96岁,她的葬礼将于下周一举行。切奇·达米科活跃于二战之后的意大利影坛,创作了超过100部剧本,与卢奇诺·维斯康蒂、德·西卡、费德里科·费里尼等多位“新现实主义”大师有过合作,代表作有德·西卡执导的《偷自行车的人》、维斯康蒂的《豹》、《洛克兄弟》、安东尼奥尼的《不戴茶花的茶花女》、马里奥·莫尼切利的《卡萨诺瓦70》等。

《偷自行车的人》描绘

罗马战后生活群像

苏索·切奇·达米科原名乔凡娜·切奇,1914年生于罗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亲是著名作家,家中往来的朋友有很多都从事电影编剧的工作,切奇·达米科逐渐由他们创作的剧本的读者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编剧。1946年,导演卢吉·山巴根据切奇·达米科创作的一个短篇故事拍摄了电影《和平生活》,切奇·达米科由此开始了她作为电影编剧的生涯。1948年,切奇·达米科迎来了第一部为她带来成功的影片——德·西卡执导的《偷自行车的人》,该片赢得了194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切奇·达米科晚年的一次访谈中,她谈起与德·西卡一同工作的经历,“《偷自行车的人》预算极高,因为当时德·西卡已经是意大利很出名的演员了。德·西卡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这样做可能会有风险,所以请来了全国最有地位的律师为影片的投资保驾护航。在剧本上,我们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在罗马到处晃荡,收集我们听到的故事。影片开头那段的灵感来自一个画家创作的一个关于自行车的短篇小说。除此之外,我们就一起在罗马转悠,希望能在电影中展现当时——战争结束不久后罗马的生活群像。”

维斯康蒂的“御用编剧”

《偷自行车的人》大获成功之后,苏索·切奇·达米科正式成为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人中的一员。1950年,切奇·达米科再度与德·西卡合作了悲喜剧《米兰奇迹》。在这部作品中,除了“新现实主义”一贯重视的中下层百姓的悲苦生活现状外,切奇·达米科还在剧本中注入了幻想和寓言的元素,令影片沉重的主题化解于妙趣横生的情节之中。该片赢得了第四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与德·西卡将和切奇·达米科一同完成《偷自行车的人》、《米兰奇迹》剧本的塞萨·柴伐梯尼视为“御用”编剧相同,切奇·达米科很快也找到了自己的伯乐——卢奇诺·维斯康蒂。1951年,两人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小美人》即获得成功,在随后的25年间,切奇·达米科参与了维斯康蒂绝大多数作品的剧本创作,其中包括1954年的《战国妖姬》、1957年帮助维斯康蒂赢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的《白夜》、1960年的《洛克兄弟》、1963年赢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豹》等。关于与维斯康蒂的合作,切奇·达米科曾说道:“早在我第一次与他合作之前,我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想要掌控电影拍摄过程中的每一件事,他做过剧组中的每一种工作,从灯光到摄影、编剧等等。当我们第一次合作撰写剧本时——最后并没有拍成电影,我们各自独立地写作,与其说他像一个搭档,倒更像是一个对手。不过,之后我们又创作了许多电影。”在与维斯康蒂的长期工作中,常常是维斯康蒂口头讲述一个故事,切奇·达米科将它写成一部剧本,她很了解这位“完美主义者”想要什么,“我们会讨论故事情节,往往是从一些文学作品出发。我记得当时他住得离我家并不远,但我们仍然要给对方写很多很多的信。外人根本看不懂那些信,因为上面全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看上去就像密码一样。我们都对文学充满热情。”除了维斯康蒂之外,另一位经常与切奇·达米科合作的导演是擅长喜剧、凭借《警察与小偷》成名的马里奥·莫里切尼。两人合作的《曼哈顿的大人物》、《三艳嬉春》、《命运》等片均获得了不错的票房,马塞洛·马斯楚亚尼主演的《卡萨诺瓦70》曾为切奇·达米科赢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提名。切奇·达米科最近的一部广为人知的编剧作品是1999年美国意大利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追述个人成长记忆的纪录片《我的意大利之旅》。

自视为写作剧本的工匠

纵观切奇·达米科的作品列表,不难发现对文学改编的痴迷与对现实题材的重视构成了切奇·达米科作品的两种题材取向。比如由阿兰·德龙主演的《豹》改编自托马齐·迪·兰佩杜萨的同名小说,马斯楚亚尼主演的《白夜》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主演的《驯悍记》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剧作等等。而《小美人》、《洛克兄弟》、《曼哈顿的大人物》等作品勾画了普通市民或悲或喜的日常生活。这两种取向恰恰分别来自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的影响和从事编剧工作之后,“新现实主义”导演们给予她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切奇·达米科很少有单独署名的编剧作品,她的编剧作品往往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切奇·达米科对此并不介意,她曾揭秘说:“谁获得荣誉并不重要,大家都是朋友,都想要拍电影。那才是唯一重要的事。记得有一次,德·西卡和我们在拍一部电影时,他的一位作家朋友死了,德·西卡就把他的名字加到了创作人员名单中,以纪念这位朋友。那个时候的许多作品都是挂了很多作者的名字,我们把朋友的名字加进来为的是让制片商付钱给他们。我们就是这样帮助费里尼的,当时他很年轻,又没什么钱。我们在许多电影的编剧名单上加了他的名字,其实他从未写过它们。”

从作品的数量(超过100部)上看,苏索·切奇·达米科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编剧,然而她由始至终将写作剧本视为一项工作,而非从事创作。同样,她也从未视自己为艺术家,而是把自己看作为一位工匠。她的名言是:“剧本不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一件工艺品。”“作家需要找到合适的词语描绘事情或事物,而编剧需要发挥想像力。这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也并无比较性。你不能用一个词汇和一种想像相比较。”

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授予她金狮奖终身成就奖。昨日,她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意大利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意大利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称她是“意大利最好的电影时期中伟大的开拓者”,曾执导电影《罗密欧与朱莉娅》的导演法兰高·泽菲雷利称她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和姐妹”。切奇·达米科的老朋友、导演马里奥·莫尼切利在他90多岁时回忆往昔感慨道:“那真是非同凡响的一代人,这不仅针对电影而言。那代人在法西斯主义横行和战乱下长大,但是他们的智慧又帮助意大利重回正轨,并且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去拍摄和制作电影。”而切奇·达米科的逝世也标志着由那代电影人缔造的一个电影时代已经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