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不上班工资怎样算

工伤不上班工资怎样算

工伤不上班工资的计算是根据工伤保险制度来确定的。在工伤保险制度中,当员工因工受伤不能正常上班时,用于计算工伤不上班工资的基数是工伤保险统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0%。

首先,要确定的是工伤不上班工资的基数。工伤保险统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是由所在区域的统计局或劳动部门进行统计计算的,这个数值是比较公平和客观的。

然后,根据工伤不上班工资的基数,计算工伤不上班工资的具体数额。计算公式为:工伤不上班工资 = 工伤不上班工资的基数 * 工伤保险金比例。工伤保险金比例由工伤保险制度规定,通常为60%至80%不等。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某员工所在的工伤保险统筹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工伤保险金比例为70%。那么,他的工伤不上班工资的基数是3500元(5000元 * 70%)。如果他因工受伤无法上班,他将获得3500元的工伤不上班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工伤不上班工资的计算是按月计算的。一般情况下,员工因工受伤后,经过医疗鉴定为工伤后,如果丧失劳动能力,即不能继续从事原工作或其他适合的工作,那么他将可以获得工伤不上班工资。工伤不上班期间的工资一般会直接发放给员工,这样可以确保员工在伤愈后依然保持一定的收入来源。

此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如果工伤不上班期间持续收治或经社会医疗鉴定委员会认定,延长工伤不上班期间,工伤不上班期间的工资可以继续支付,直到职工康复或者确认为残疾。

总之,工伤不上班工资的计算是根据工伤保险制度来确定的,通过基数和比例进行计算。这样可以保障员工在因工受伤无法上班期间依然有一定的收入来源。